本報訊(記者 王寶靜 通訊員 夏榮寶 付偉)如今,城市和農村的功能差別往往更多地體現在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而環境建設的難點也恰恰是在農村。為改善具有明顯城鄉二元性結構的環境,商河通過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推廣秸稈處理技術、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使得全縣無論城鄉都呈現出動人的生態美景。
  一走進商河縣玉皇廟鎮白廟村,呈現在眼前的是整潔寬敞的街道,排水溝渠、路燈、健身器材依次分佈在道路兩邊。該村還配有保潔員,定時清理村域內衛生。在商河,像白廟這樣的村莊還有不少。商河縣較早地完成了城鄉發展規劃的統籌修編工作,提出了環境功能一體化的要求。2012年1月,商河縣正式通過濟南市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達標驗收,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體系,全縣963個行政村(居)全部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範圍。
  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率達到100%,村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使得農村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自2007年以來,商河縣用於生態建設的投資累計達到40多億元。商河縣先後投資1億多元,完成了備戰河、土馬河、改鹼河等骨幹河道清淤治理和徒駭河故道等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投資2.96億元建設了兩處污水處理廠和一處垃圾處理廠,投資900萬元建成8個鄉鎮污水處理站和2個鄉鎮人工濕地,使得全縣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全覆蓋得到實現。同時,各鄉鎮(街道)也累計投資8000餘萬元,完成路面硬化90餘萬平方米,環村林1.3萬畝,安裝路燈5374盞,添加垃圾箱3280個,建設排水溝20餘萬米,建設了60多個氧化塘。累計完成水沖式廁所改造12.6萬座,戶覆蓋率達到95.6%。實現了垃圾定點收集、污水集中處理、街巷全天打掃、樹木專人管護等工作目標。在秸稈處理技術方面,商河通過秸稈矮化、懸耕還田等方法,變秸稈傳統的焚燒處理為沃肥、還田。玉米秸稈被氨化處理後,即變為家禽家畜飼料,又提升了秸稈利用經濟效益。
  目前商河已經成為全省第七個省級生態縣(市、區),12個鄉鎮(街道)全部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並且已全部申報了國家級生態鄉鎮,通過了環保部的初審,正在等待正式命名。在生態村創建方面,截至目前,商河縣市級生態文明村累計達到622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65.61%;6個村莊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垃圾定點收集、污水集中處理,街巷全天打掃、樹木專人看護,用的是沼氣池、學的是新知識、說的是文明語。”在商河,生態文明村建設正在以“以點帶面”之勢,加快推動著全縣的生態文明建設。  (原標題:商河六成以上村莊都是市級生態文明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v88wvtxf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